查看原文
其他

江西九江:探索构建“大应急”体制下的防汛新模式


入伏后,江西省九江市迎来持续高温天气,局部发生干旱灾害。恰逢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为保证防汛抗旱两不误,九江市科学调度山塘水库蓄水,做到既保证防汛安全,又最大限度蓄水抗旱,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。

经历1998年特大洪水和2020年超历史洪水,九江即使在高温少雨的情况下,对防汛工作也没有丝毫放松。

从智能防汛哨所密布的沿江大堤到建立“治而不乱”的防汛机制,从全面推行“防汛十六法”到统筹推广“三防两救”,从依靠人海战术到利用无人机巡检……作为江西省防汛抗洪的“桥头堡”,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,以“两个坚持、三个转变”为根本遵循,积极探索“大应急”体制下的防汛新模式。

握指成拳

构建“大应急”体制

2018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时指出,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。世界几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。人离不开水,但水患又是人类的心腹大患。

水患是九江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,在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进程中,水患治理的短板是什么,该如何补?九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
1998年夏天,洪水肆虐,长江告急。无数解放军战士和干部群众冲锋在前,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。

大水退去,九江市进行深刻反思,对长江、鄱阳湖流域进行统一规划,投入19亿余元资金实施堤防加固修筑工程……一项项举措夯实了防洪基础。但气象预警、水情、雨情等方面数据仍然分属各部门,多头指挥、“九龙治水”的情况较为普遍,指挥调度、预案衔接、数据连通、联动响应等环节不同程度存在问题,亟须从源头进行改变。

应急管理部组建后,九江市抢抓机构改革良机,最大限度、最大力度整合防汛抢险等应急资源。由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全市防汛抗旱资源,构建“大应急”体制,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防汛值班纳入应急常态化值班。

“‘大应急’体制打通了九江防汛的‘任督二脉’。”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曾宪奎介绍,如今九江市防汛相关部门分工明确,密切配合,治而不乱。

九江市中心城区长江大道铁路桥处历来都会出现严重内涝,但在今年6月19日的大暴雨中,市民欣喜发现,这一内涝点几乎没有积水。这背后,是“大应急”体制作用的日益凸显。入汛前,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各相关部门对下穿式立交桥、隧道、涵洞、地下空间、在建工地、低洼易涝区等重点部位及行洪排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,这才有了“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内涝”的景象。

“大应急”体制下的防汛工作机制在2020年应对超历史洪水中经受住了检验。不管是有序安排全市193座单退圩堤陆续开闸蓄洪,还是紧急转移安置18.95万人、成功处置579处险情……一套全新的防汛指挥体系,让各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运用,相互补位、握指成拳,全市实现“不死一人、不溃一堤、不垮一坝,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”的防汛目标。

总结经验

将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

在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,“90后”镇长汪子峰像一位“防汛老手”,对往年出险点、穿堤建筑物、险工险段提前预置的现场抢险物料进行仔细检查。“‘防汛十六法’把防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,以及防汛体系的建立、重点工作都讲清楚了,只要对照实施就可以了。”汪子峰说。

汪子峰所说的“防汛十六法”,是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在及时总结复盘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应对的基础上,从指挥决策、工程治理、物资及队伍保障、预案预警、责任落实、救援处置等方面入手,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梳理后提炼而成的,即“两系统两保障、两预两值、两责两查四及时”,具体就是健全协同、高效、有力、有序运转的市县乡三级防汛指挥决策系统,健全完善水工程动态监管系统,强化物资保障和队伍保障,健全预案体系、优化预警机制,强化汛期应急值班和巡堤查险值守,做到责任明确到位、失职追责到位,全面排查工程隐患和工作落实,以及调度及时、抢险及时、信息报送和舆情管控及时、总结提升及时。

在“防汛十六法”的指导下,江洲镇对指挥系统、水工程系统进行梳理优化,建立会议、会商、信息共享、包片分工、值班值守、预警预报6项工作机制。汪子峰表示:“有了‘防汛十六法’,即使再面对1998年那样的洪水,我们也不慌了。”

除了“防汛十六法”,九江市应急管理局还将洪涝灾害与安全生产、地质灾害、救灾抢险及综合减灾统筹考虑、一并防范,形成了“三防两救”(防汛、防地质灾害、防安全生产事故、应急救援、减灾救灾)一体化推进模式。

6月初,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在防汛检查中发现,九江市国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西北面有一处滑坡隐患点,直接威胁29名作业人员生命安全。由于短期内作业场地无法搬离,在九江市应急管理局的协调下,该隐患点被纳入重点监管范围,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、规范紧急撤离路线、落实“六个一”管控措施等,让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。

“以往,你防你的汛,我防我的地质灾害,各类灾种互相影响,但防范上却相互割裂。”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黄双清对这一模式深有感触,“现在的体制机制极大减少了协调成本,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综合性应急处置。”

汛期多发频发的地质灾害是群众身边的最大威胁,九江市专门开发了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动态巡查系统,将全市865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、1750名群测群防员纳入网格动态监管,并在重点区域建设185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。只要末端探明险情、实时上报后,市、县、乡、村会同步接收到警报,九江市应急值班室会在第一时间调度应急处置情况。

按照“有险必撤、有险先撤”的原则,从2019年至今,九江市已成功避险12起,有效避免了28户107人因灾伤亡。“三防两救”模式让地质灾害应对处置更加高效、快速。

“‘三防两救’是九江市落实‘两个坚持、三个转变’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的生动实践。”曾宪奎说,九江市注重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,在汛前做好风险分析,精细研判山洪地质灾害、塘库漫坝溃坝、城乡内涝、雷电大风、交通工程损毁、漏电断电、危化品泄漏、矿山塌方透水8类风险联动发展趋势,适时采取精准防范措施,将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。

科技赋能

高效精准查险除患

在九江抗洪纪念馆,人民子弟兵手挽手跳进洪水中堵住决口的画面触动着无数人的心。随着科技进步,靠人海战术与洪水“肉搏”的场面在九江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,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,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,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、精细化水平。

九江市不断强化科技支撑,以科技赋能防汛救灾,努力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。

以瑞昌市为例,在该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,有关汛情的信息一直在持续更新。因近期高温少雨,危险汛情显示为“0”。“以前需要派专人到现场核查,现在只需要在屏幕前动动手指,就能将重要信息即刻上报。”瑞昌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卫国介绍,结合一网统管的相关数据,他们还可以排查到潜在的汛期风险隐患点。

科技赋能防汛远不止“一屏观天下”那样简单。为破解和防范水域面积广、巡查管控难等问题,九江市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,构建精准化、智能化、立体化的人防、技防体系,在每一座防汛哨所、水库管理处都安装了广电网络视播一体监控系统。通过该系统,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脑、手机、电视等端口实时监测水面情况,并通过后台直接发布广播,调配现场资源,开展防汛作业,构建起“耳目+喉舌”“看到+喊到”“人未到、执行先到”的防汛新模式。

为应对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九江市组织专业团队,利用新技术、新设备强化对堤坝的检查,通过给大堤做“CT”,快速锁定险工险段,为及时有效处置险情争取时间,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治。

5月12日,九江堤防险情处置应急综合演练在柴桑区江洲堤举行。携带探照功能的无人机、负责水情侦察的无人艇以及无人智控挖掘机、U型智能救生圈、水陆两栖橡皮艇等,一大批高科技“防汛利器”纷纷亮相。无人机内置远红外热成像系统,能精准发现并定位管涌等险情位置,30分钟可以巡查2公里,不仅节省了巡堤查险人力,还提高了效率。全国首艘大型水上综合救援工程船——“中国应急九江号”,首次远距离拉动,利用“抛石固脚”战法处置干堤崩岸险情,高压水雾实施舰艇火灾扑救。

镂刻“1998”字样的纪念碑高高耸立,长江航道百舸争流。“大应急”体制下的防汛新模式,为江上千帆、沿江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。

来源:中国应急管理报

作者:沈玉华

延伸阅读

· 践行嘱托十年间 | 河南省开封市应急管理局:狠抓安全生产 加强基层建设

· 践行嘱托十年间 | 江西省瑞金市消防救援大队:一往无前砺精兵 一心为民显担当

· 践行嘱托十年间 | 陈亚鹏:勇于担当的“多面手”  安全生产的守护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